渭南时讯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渭南时讯 - 传播最具价值的资讯!

西安交通大学规培2503团支部开展“墨润启心,笔润芳华:书法美学探索”系列团日活动

更新时间:2025-10-17 08:47:29点击:

10月15日,宣纸上的温润墨痕取代电脑荧屏的冷光,毛笔与纸张触碰的细小声响覆没了敲击键盘的机械声。为唤醒青年学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与热爱,规培2503团支部以“墨韵启心,笔润芳华”为主题,策划开展书法美学探索系列团日活动,邀全体同学一同走进笔墨的世界,在横竖撇捺间触摸文化根脉,在浓淡干湿中涵养人文情怀。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书法不仅是线条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载体、精神的象征。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门需要静心体悟的艺术,正逐渐与青年群体产生隔阂。

本次系列团日活动分为“初识笔墨·感知美学”“深耕技法·体悟精神”“创新表达·传承新声”三个阶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书法美学真正融入校园生活,走进同学心中。

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见面礼”,从王羲之《兰亭序》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到颜真卿《祭侄文稿》的“笔笔含情,字字泣血”,再到苏轼《寒食帖》的“跌宕起伏,意趣天成”,每一幅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情感密码,都让同学们听得入迷。

支部成员从“握笔姿势”学起——“食指高钩,拇指压紧,中指内钩,无名指抵顶,小指辅助”,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需要反复调整才能找到平衡。当第一滴墨汁落在宣纸上,当颤抖的笔尖写出第一个“一”字,同学们脸上都露出了新奇与专注的神情。
西安交通大学规培2503团支部开展“墨润启心,笔润芳华:书法美学探索”系列团日活动(图1)

图表1-学习执笔

原来写好一个字这么难!”成员感慨道,“以前看书法作品觉得轻松,自己动笔才知道,每一笔都要控制力度和节奏,这就是书法的魅力吧。”活动之后,成员反复练习基本笔画,有的同学尝试书写自己的名字,还有的同学互相交流心得,墨香与笑声交织,成为规培2503团支部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西安交通大学规培2503团支部开展“墨润启心,笔润芳华:书法美学探索”系列团日活动(图2)

图表2-讲解书法作品

这是一次静心沉淀的“修行课”。团支部以《智永真书千字文》为楷书教学范本,体悟楷书富有变化的方折俊丽,楷书结构方正、笔画规范、易于辨识,是汉字现代通用字体的基础,讲究“横平竖直”的视觉平衡与“一笔不苟”的书写逻辑。以王羲之《圣教序》为行书教学范本,追求“行云流水”的灵动与自然。“行书讲究‘笔断意连’,虽然笔画之间有断开,但气息要连贯。”以《曹全碑》为隶书教学范本,体会“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的古朴与厚重。“隶书是汉字演变的重要阶段,它的笔画特点体现了古人对对称与平衡的追求。”支部成员在了解书写特点、分析笔画的走向中找到了静心的方式,原本浮躁的心态也逐渐变得沉稳。

本次“墨韵启心,笔润芳华”书法美学探索系列团日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更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了人文情怀,增强了文化自信。从“不会握笔”到“能写完整作品”,同学们在技法上实现了突破;从“觉得书法枯燥”到“主动搜索学习”,同学们在态度上发生了转变;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创作”,同学们在思维上得到了提升。活动结束后,班级群里依然活跃着“书法分享”的氛围,有的同学表示要继续深入学习书法,有的同学计划在宿舍成立“书法小小组”,还有的同学提议将书法元素融入班级文化建设。
西安交通大学规培2503团支部开展“墨润启心,笔润芳华:书法美学探索”系列团日活动(图3)

图表3-智永楷书学习成果

西安交通大学规培2503团支部开展“墨润启心,笔润芳华:书法美学探索”系列团日活动(图4)

图表4-圣教序行书学习成果

“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策划人胡柏楠在活动总结中说:“它教会我们静心、坚持、专注,这些品质将伴随我们一生。未来,我们会继续以‘文化传承’为己任,开展更多有意义的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一代中薪火相传、绽放新彩。”

墨香未尽,初心不改;笔润芳华,未来可期。这场关于书法美学的探索之旅,或许只是一个开始,但我们相信,那滴落在宣纸上的墨痕,早已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文化的种子。待来日,这颗种子必将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支撑起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与精神脊梁。(胡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