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门户展新颜,百日攻坚铸芳华。2024年秋,当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这座未来年旅客吞吐量数千万级的“超级航空枢纽”轮廓初显,其站前广袤地块却亟待梳妆。空港新城,作为“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前沿,深知“第一印象”关乎门户形象。时不我待!一场以油菜花海织锦、提升空港“颜值”与生态的站前环境整治“百日大战”在秋风中打响。银发专家杨浩民,这位陕西省农垦局的老局长,以“老农垦”的担当重披战甲,率众专家与建设者,在128个昼夜的抢墒播种、引水保苗、精细管理中,将昔日的荒草滩化作希望的金色田野。其间,更有无数如开发建设部孙飞般的基层身影,在风雨泥泞中坚守,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这是一曲新时代“农垦精神”的壮歌,是“一带一路”空中走廊起点最动人的春种秋收。赏花人当铭记,每一片金黄花海的绽放,都凝结着挖井人、种花人的心血与荣光。
一、从巨额预算困境到油菜花海破局的智慧决策
当某设计院精美的T5航站楼前景观提升方案摆在空港新城管委会会议桌上,3亿元预算却让领导班子眉头紧锁——钱从何来?工期何保?作为“一带一路”核心枢纽的门户,荒芜的站前地块亟待梳妆。危急时刻,陕西省农垦局老局长、省老科协果茶分会会长杨浩民受邀破局。他凝视图纸,一语点醒困局:“按图施工,难抵通航之期;以花为笔,可绘丝路新颜!”他力主以千亩油菜花海替代传统景观:花期契合通航盛典,金浪映衬银翼腾空;成本仅需500万,百日即可织就锦绣。自此,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花海攻坚战”在秋风中打响。老农垦人挂帅出征,偕专家团队与基层建设者昼夜鏖战,终使荒滩蜕变为金色国门。而每一寸绽放的辉煌,皆烙印着“挖井人”的智慧与“种花人”的赤诚。
二、破土,清表之战与铁锹上的信仰
十月的关中,寒意渐浓。10月11日,晨曦尚未撕开夜幕,3号地块已响起挖掘机的轰鸣声。
“这哪是荒地?分明是建筑垃圾场!”清表组组长刘锦的怒吼穿透晨雾。拖拉机的犁铧在土层下发出刺耳的摩擦——第三块半人高的混凝土墩被掘出。推土机犁开的土层下,砖块、钢筋、废弃桩基如顽固的伤疤盘踞着。原定10月4日完成的清表任务被迫延期,而霜降节气正步步紧逼,播种的黄金窗口在急速收窄。
僵持之际,一个精神矍铄的身影拨开人群。“都让开!”一声断喝。只见临危受命总协调杨浩民竟直接跪倒在冰冷的土坷垃上。他双手扒开碎石,指甲缝瞬间塞满黑泥:“油菜根须浅,拳头大的石头都得清走!”泥水浸透了他的棉裤,随行的年轻同志要去搀扶,却被他推开:“当年在陕北垦荒,冻土比这硬十倍!农垦人的字典里没有‘撤’字!”他布满老茧的手在碎石中翻检,每一次俯身,都感染着工地的工人们,他们默默聚拢,铁锹、镐头重新挥动起来,清冷的晨光里,金属与顽石的撞击声汇成不屈的号子。
更令人心焦的是资金的重压!承接清表工程的刘绵总经理,深知这是公司的重托,更是门户形象的重任。然而,作为一个小型民营企业,刘绵的公司设备轰鸣却囊中羞涩——承包方仅预付了20万元,面对五百多万元的清表总投入,无异于杯水车薪。巨大的资金缺口,像比地底那些混凝土墩更沉重的巨石,压在这位民营老板的肩头。公司账上几无流动资金,连日夜轰鸣的挖掘机、推土机的“口粮”——加油钱,都只能靠刘绵个人和亲朋好友咬牙垫付!困境可想而知!
关键时刻,是空港新城管委会基于对项目的坚定支持,但因当时无法支付项目所需前期资金,开发建设部部长赵建峰当机立断,以个人名义雪中送炭垫付20万元,才解了燃眉之急!副部长石超则临危受命担任后勤保障组组长,日夜钉在工地,泥浆裹腿协调机械、调度人力,将每一项清表指令砸实到每一寸冻土之上!
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支持,让刘绵得以暂时卸下巨额的垫资枷锁,但公司缺乏流动资金的艰难处境,仍如影随形。清表组组长刘锦在现场的每一次怒吼与拼抢,背后都映衬着刘绵总经理在后方筹措点滴油费的焦灼,更彰显着这个设备见长、资金薄弱的小公司以血肉之躯扛起千钧重担的时代担当。
不远处的孙飞正深陷另一场鏖战。为保障即将开始的灌溉,他需在48小时内协调三台大功率抽水机到位。电力公司调度室里,面对“线路超负荷,无法增容”的冰冷回复,这个平日寡言的小科员猛地展开卫星地图,手指重重戳在T5航站楼的位置,声音因急切而嘶哑:“这里是‘一带一路’的空中门户!明年春天,国际航班降落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片花海——这是陕西递给世界的名片!”他眼底密布的血丝和那份近乎执拗的赤诚,最终融化了坚冰。深夜十一点,当水泵终于轰鸣着吐出清流,孙飞瘫坐在冰冷的泥地里,就着冷水啃着早已冰凉的馍。月光将他疲惫的身影拉得很长,像一根楔入大地的标尺。
工地食堂昏黄的灯泡下,杨浩民掏出自带的旧搪瓷缸,倒满热水推给浑身湿透的孙飞。“小孙啊,知道为啥农垦人最宝贝铁锹吗?”他粗糙的手摩挲着随身携带的那把磨得锃亮的铁锹木柄,目光悠远,“这锹头,翻过南泥湾的土,开过戈壁滩的荒。”他顿了顿,望向窗外跑道上起降的航班,银翼在夜色中闪烁,“现在,该用它为丝绸之路种花了。”铁锹的木柄油亮,承载着过往的烽烟与汗水的浸润,此刻静静倚在墙角,仿佛一个沉默的见证者。
三、突围,播种线上的生死时速
10月15日,正午的太阳灼烤着4号地块。播种机在异常板结的土地上剧烈颠簸,如同风浪中的小舟。陕西虹彩园艺集团总工陈庚福蹲下身,抓起一把土,焦黄的土块在他掌心硬如砖石。他眉头紧锁,忧心忡忡:“雨后暴晒形成这层硬壳,种子根本顶不破啊!”播种组组长董立平急得直跺脚,原定10月5日完成的大面积播种已延误整整十天,每一分钟的流逝都在耽误着着春日的花海之梦。
“人工破土!一寸寸抢!”杨浩民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霎时间,百余名工人如冲锋的散兵线般铺开,铁镐砸向地面的闷响汇成激昂的战鼓。老人毅然走进田垄,他俯下身,不顾旁人劝阻,用双手奋力刨开坚硬的板结层,小心翼翼地将金黄的油菜籽一粒粒按进尚存湿气的土壤深处,汗水顺着他脸颊滚落,滴入新翻的泥土。
此刻的孙飞正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中狂奔。为了保障3号地块能在今夜完成抢播,孙飞二话不说,和工人们一起肩扛沉重的播种机,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在没膝的泥泞中。胶鞋深陷淤泥,每一步都像拔着千斤重担。凌晨三点,当最后一粒饱满的油菜籽被埋入4号地块湿润的怀抱,孙飞再也支撑不住,累倒在冰冷的田埂上,怀里还紧紧抱着装满备用零件的工具箱。
月光穿过云隙,清冷地洒在泥泞的大地上。杨浩民端着一缸子滚烫的姜汤,递给几乎被泥浆裹住的孙飞。“知道农垦精神是啥?”老人声音低沉,目光却灼灼如星,他指向夜空中川流不息的航线灯光,“就是麦子黄时不看天,棉桃裂时不问钟!只问土地需要啥,我们就给啥!”他顿了顿,望着远处航站楼璀璨的轮廓,“等‘一带一路’的客人从舷窗看见这片金浪,咱们今夜灌进泥里的汗珠子,就变成国门上的金纽扣!”
当百日会战硝烟散尽,千亩金浪如约绽放,所有的荣誉与礼赞,都应当首先献给清表战场上以血肉之躯扛起钢铁重担的刘锦和他的公司,献给以决断与私财破开资金坚冰的赵建峰部长,献给泥泞中步步丈量、将蓝图砸进现实的石超副部长——他们,是这片金色国门下最沉默也最坚硬的基石。
四、鏖战:旱魔肆虐下的生命保卫战
十月底,反常的艳阳持续炙烤着关中大地,曾经的甘霖竟成噩梦。10月28日午后,3号地块机井房旁,热浪扭曲着空气。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研究员杨建利蹲在田边,抓起一把干土,指尖搓捻间,粉尘簌簌飞扬。他面色凝重:“地表30公分墒情几近于无!再这样下去,苗子全得成‘兄弟苗’——壮的能熬出五六片叶,弱的根本活不过这个冬天!”那抹代表新生的脆弱绿意,正被干旱的焦黄色无情吞噬,形势岌岌可危。
“启动24小时灌溉!人休机不休!”杨浩民的声音如铁锤砸钉,没有丝毫犹豫。命令下达,两台庞大的喷灌机如同钢铁巨人般迅速矗立田间,粗壮的水臂旋转着,喷出的水雾在炽烈的阳光下折射出一道道转瞬即逝的彩虹。然而,后勤保障的压力如山倾倒:电力急需二次增容、蓄水池水位告急待注、连续奋战的工人急需轮休的棚屋……孙飞再次化身为高速旋转的“陀螺”,在泵房、变电站、工棚和田间来回奔命。
寒潮的突袭比预想更猛烈。深夜,2号井的水泵在超负荷运转下突发故障。孙飞裹着军大衣在刺骨的寒风中守到凌晨三点。维修人员匆匆赶到时,被眼前的一幕震撼:孙飞正用整个身体死死堵住破裂处疯狂喷射的水管,高压水柱将他从头到脚浇成了冰人,军大衣结了一层薄冰。 “快……快修机器!苗子……等不起!”他牙齿剧烈打颤的呼喊,几乎被淹没在寒风的呼啸和远处其他机械的轰鸣中。当第一缕晨曦艰难地穿透云层,映亮湿漉漉的田垄时,吸饱了水分的油菜苗重新舒展叶片,叶尖挂着晶莹的霜花,焕发出生机。而孙飞,几个手指已冻得失去知觉,连小小的对讲机都握持不住。
在最艰难的时刻,杨浩民毅然把临时指挥部搬到了嘈杂的机井房,因过度劳累,脚下打滑,在百日会战的收官之际,他的左腿骨折了,然而仅仅在医院待了一个礼拜,却拄着拐杖再次出现在工地上,他却把腿架在旧木箱上,在膝盖上铺开手绘的种植区域划分图。“小孙你看,”他手指划过图纸上纵横交错的蓝色标记,声音带着疲惫却充满力量,“这水线,就像我们当年在华阴农场修的农垦渠?”他的思绪仿佛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
五、丰碑:泥泞中生长的金色誓言
百日奋战,在汗与冰、昼与夜的交替中转瞬即逝。2024年11月29日,冬日的暖阳慷慨地洒在3号地块上。杨浩民拄着铁锹,轻轻抚过已长及膝高的油菜苗。墨绿的叶片肥厚油亮,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主任穆建新蹲下身,仔细拨开茂密的叶片,查看土层下的根系,紧锁多日的眉头终于舒展,笑容漾开:“好!墒情稳了,苗情够壮!根系扎得深,已经探到冻土层以下了!明年春天,这片花海,稳了!” 他的专业判断,给这场百日战役下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收官。
孙飞这个被百日风霜打磨得皮肤黝黑、精瘦干练的汉子声音有些哽咽:“杨局长!他腿伤那么重,天天雷打不动七点就到工地,晚上裹着一身泥巴回家都九点多了……”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聚焦在杨浩民身上——他右腿那副厚重的白色支架边缘,分明还沾着新鲜的、湿漉漉的泥渍,那是他清晨巡田时大地留下的印记。
老局长只是豁达地笑了笑,摆摆手,目光投向远方跑道上频繁起降的银鹰。“看看那些大飞机!”他的声音洪亮而充满自豪,“‘一带一路’的客人落地第一眼,就该看见咱中国人这股子精气神!”他弯下腰,从脚下抓起一把黝黑的泥土,几粒饱满的、金灿灿的油菜籽在他布满老茧的掌心滚动。“农垦人最懂,”他凝视着掌心的种子,像看着最珍贵的承诺,“地,它不会骗人——你为它流多少汗,它就还你多少金!”
当专家组和人群渐渐散去,孙飞独自留在田埂上。暮色四合中,他发现杨浩民那根磨得光滑的拐杖,竟被深深插在松软的泥土里,像一杆不倒的旗帜。拐杖旁边的泥地上,清晰地划着几行遒劲有力的字迹:
百日战犹酣
银鹰掠花田
丝路新门户
金浪涌秦川
落日的余晖将老人独立田埂的身影镀上一层耀眼的金边。那支深深插进泥土的拐杖,沉默地指向苍穹,像一柄无言的剑,铭刻着奋斗与信念。

六、绽放:国门前的春天叙事
2025年4月8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正式投入运营。首架国际航班缓缓滑向崭新的廊桥。突然,机舱内爆发出阵阵无法抑制的惊叹——舷窗外,一幅震撼心灵的画卷豁然展开:千亩油菜花正以燎原之势、汪洋之恣纵情怒放!纯粹而浓烈的金色波涛汹涌翻滚,从航站楼脚下一直奔涌至遥远的天际线,与银色机身、蓝色苍穹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壮丽图景。
这背后建设者们奋战的身影:杨浩民跪在冰冷土石上奋力清石的坚毅侧影;孙飞在寒夜中浑身结冰仍死守水泵的剪影;工人们肩扛播种机在瓢泼大雨中跋涉的俯拍镜头……正如空港新城党工委书记张蔚的感慨:“吃水不忘挖井人,赏花当忆种花人”。
在观景台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戴着安全帽的孙飞将帽檐压得很低。他轻抚着怀中一把旧铁锹的木柄,上面新刻的八个字在春日暖阳下清晰可见,力透木背:“种花之人,永在花间”。他的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那是汗水浇灌出的满足。 这个曾经的“小科员”,臂章上“空港新城开发建设部”的字样在无边的空港新城迈上新征程的大地,像一颗守护希望的星。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广播正用十二种语言循环播放着温暖的问候:“欢迎来到丝绸之路新起点……” 航站楼外,那片浩瀚的金色波涛深处,和煦的阳光穿过T5航站楼巨大的玻璃穹顶,温柔地洒落下来,将那一颗颗静卧的种子,照耀得如同散落大地的金粒,璀璨夺目,孕育着下一个春天,以及无数个春天。
当第一缕浩荡的春风拂过T5航站楼前这片新生的金色原野,世界看见的是一道惊艳寰宇的风景,而中国,看见的是深植于血脉的不朽基因:
那跪在冻土上奋力清石的膝盖,是穿越时空的农垦精神在新时代最倔强的重生;
那寒夜中以血肉之躯堵住水管的胸膛,是小人物用脊梁撑起大国门楣最朴素的宣言;
那拐杖插进泥土刻下的四行诗,是老党员写给壮阔新时代最滚烫的赤诚家书。
在这条横跨亚欧大陆、连接浩瀚大洋的空中丝绸之路上,所有翱翔的翅膀都应当铭记:
每一片令世界屏息的花海,都始于某个凛冽的寒冬里,一群匍匐在地、将信仰与汗水一同种进泥土的种花人。
(通讯员:魏毅)